格物学 高中知识点

陶维林?数学概念教学,怎样引入自然

格物自测!为高考,从高一就准备自己的知识点储备!
陶维林?数学概念教学,怎样引入自然
主要目的是提出问题。
我们概念小组的老师大家都来思考思考。
通过具体案例,对各种引入方法作出分析,最后进行一些概括。
这个问题的研究可能对概念教学设计(甚至教材建设)有一定意义。
不知总课题组是否赞成。
先看几个具体例子: 1.指数函数的引入 第一种 教师呈现问题: 问题1
从我国辽东半岛普兰店附近的泥炭层中发掘出的古莲子至今大部分还能发芽开花,这些古莲子是多少年以前的遗物,可以用放射性碳法:在动植物的体内都含有微量的放后,停止了新陈代谢,14C不再产生,且原有的14C会自动衰变。
经过为1,经过x年后的残留量为现测得出土的古莲子中14C残留.9%,借助计算器测算古莲子的年龄(精确到1年)。


问题2
人口问题是一个世界问题。
2006年底某国家的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3%,未来x年后(1+1.3%)x。
请填写表格中各年后该国家人口数量(精确到0.01亿) x年后
10
20
30
40
50 人口数 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什么数学模型? 第二种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大家都知道,函数是刻画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模型,比如,正方形的面积S与边长x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函数S=x2来刻画;距离S一定时,平均速度v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函数v=来刻画。
那么,有没有不能用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例子呢? 第三种 同=x2,想过没有,把右边的底数与指数换一换,成为y=2x数是常数。
在生活中有这样的函数吗?请你举例。
一般形式怎样? 各自特点: 第一种:从生活中指数函数的具体实例引入,由具体到抽象受指数函数与实际联系,感受指数型增长模型。
第二种:从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出发,让学够用了”,有必要学习新的函数模型。
即便学习过指数函数,可以想见,还要学习其他各种各样的函数模型。
第三种:引导学生从数学的内部提出问题。
由关系式ab=N一个作为自变量,另一个作为因变量可以提出几个函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也为今后对数函数、幂函数的提出 你喜欢哪一种? 2.集合的交与并 第一种 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 考察下列各个集合,AB之间的关系吗? (1)A={1,3,5},B1,2,3,4,5,6}; (2)A={ x|x是有理数},B={ x|x是无理数},C={ x|是实数}。
在上述两个问题中,集合A,B与集合C之间都具有这样一种关系,集合C是由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
一般地,…
(给出并集的定义。
) 第二种 A在S中的补集有由给定的两个集合A,S得到的一个新集合,这种由两个集合得到的一个新集合的过程称为集合的运算。
其实,由两个集合(或几个集合)得到一个新集合的方式很多,集合的交与并就是常见的两种集合运算。
用Venn图分别表示下列各组中的3个集合: (1)A={-1,1,2},B={-2,-1,1},C={-1,1}; (2)A={ x|x≤3},B={ x|x>0},C={ x|0<x≤3}; (3)A={ x|x为高一(1)班语文测试优秀者},B={ x| x为高一(1)班英语测试优秀者},C={ x|x为高一(1)班语文、英语两门测试优秀者}; 上述每组集合中,A,B,C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容易看出,集合C中的每一个元素既在集合A中,又在集合B中。
(给出交集的概念及符号表示。
) 第三种(一个教师的教学) 前面我们学习了集合、集合的表示、集合的分类、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子集、补集等概念,接下来,我们应该研究什么? 你认为,两个集合可不可以进行运算?如果能进行运算,可以进行哪些运算?该怎样进行这些运算? 内容来自网友回答


什么时候利用数形结合?数形结合是什么样的想法?

什么时候利用数形结合?数形结合是什么样的想法?

高考倒计时 2025-02-202025年高考时间 6月7日,8日,9日
高中知识点专业其他问题:
高中知识点
相近专业 计算机 材料 机械 仪器仪表 能源动力 电气 电子信息 自动化 化工与制药 地质 矿业 纺织 轻工 交通运输 海洋工程 航空航天 兵器 核工程 农业工程 林业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建筑 安全科学与工程 生物工程 公安技术 网络空间安全 土木 水利 测绘 植物生产 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 动物生产 动物医学 林学 水产 草学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口腔医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中医学 中西医结合 药学 中药学 法医学 医学技术 管理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 农业经济管理 公共管理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物流管理与工程 工业工程 电子商务 旅游管理 艺术学理论 音乐与舞蹈学 戏剧与影视学 美术学 设计学 哲学 经济学 财政学 金融学 经济与贸易 法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民族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公安学 教育学 体育学 中国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新闻传播学 历史学 数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理科学 大气科学 海洋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质学 生物科学 心理学 统计学 历年高考分数 高中知识点 高一 高考试题库 测试 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