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这句话如改成“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放着一个空的破碗,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原文中把修饰语后置了,证明祥林嫂确实已经以乞讨为生,并且乞讨艰难,乞讨时间很长了。
这种后置的写法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
2、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
直到她说到呜咽,他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地评论着。
问题:“特意”“满足”表现了这些老女人怎样的心理? 答:这些老女人“特意“寻来,听祥林嫂悲惨的故事,并不是真心同情她,而是作为无聊生活的一种调剂。
猎奇之后得到一种“满足”,以通过鉴赏他人的痛苦来填补自己精神上的空虚。
3、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鉴赏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厌烦和唾弃…… 问题:说“大家咀嚼鉴赏”祥林嫂的悲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现了作者对民众冷漠麻木的心灵的批判和激愤之情。
4、“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
”四婶慌忙地说。
她讪讪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
”四婶又慌忙地说。
她转了几个圆圈,终于没有事情做,只得疑惑地走开。
内容来自网友回答
高一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