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高一

高一语文屈原离骚教案

格物自测!为高考,从高一就准备自己的知识点储备!
高一语文屈原离骚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 《离骚》节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形式特点. 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鉴赏重要诗句,让学生理解并感受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掌握《楚辞》的形式特点,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 2﹑鉴赏重点语句,感受屈原德行高洁﹑追求理想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 四﹑教学步骤 【导入】 同学们,端午节快要到了,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赛龙舟.这个习俗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的,今天,我们追溯历史的长河走近屈原,通过学习《离骚》来认识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板书】题目 作者 【范读】《离骚》 把握语调和节奏 骚体诗的诵读节奏一般是两至四个节拍,随文划分. 【布置学习任务一】请同学们看学案,齐声朗读学习目标 了 明确:本文是一篇节奏感很强的古代抒情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是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古读的过程中,教师目标. 【布置学习资料了解屈原的生 2﹑学生齐声诵读《离骚》,了解“楚辞”形式特点 知人论世—屈原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战国时期的楚国徒和三闾大夫.“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者.其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等约23篇. 在政治上他推崇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据《史记?屈原列传》所载,并用屈原作品相印证,屈原曾辅助怀王,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宋代黄伯思在《校订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 “以”–“之”–“兮”,参差不齐,长短不拘,辞藻华美,对偶工巧. 从汉代开始,《楚辞》成为了屈原﹑宋玉等人作品的总集名,西汉刘向辑.《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373句,2490字,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离骚》有常被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风骚”并称,用“风”括《楚辞》. 【板书】鉴赏语句,以意逆志 【布置学习任务三】学生齐读第一段,鉴赏重点语句,感知屈原的精神魅力 习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节选第一段的学习:主要通过鉴赏这两句诗展开问题探究,重点词语是第一句的“太息”和“哀”和第二句中的“朝谇而夕替”. 解释句意和词义 謇(jiǎn) 蕙(huì)偭(miǎn)溘 (kè)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我声声叹息掩面拭泪,哀伤百姓生活的多灾多难.)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suì)而夕替.(我虽然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可早上进谏晚上即遭贬黜.) 1.想一想﹑议一议﹑小组内交流,推选代表发言 ①首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就是说他声声叹息掩面拭泪,那他为什么流泪呢? 明确:哀民生之多艰,为国家为百姓而感到忧愁,为国计民生感到深沉的悲哀. ②屈原说自己“朝谇而夕替”,造成他的不公平遭遇的原因有哪些呢? 学生小组讨论,必须做到言之有理,一切分析从诗文出发 . 明确: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崇尚美德,洁身自好.)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怀王贤愚不分,荒唐昏庸.) 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群臣嫉贤妒能,诬陷忠良.)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世俗之人投机取巧,违背道义,歪曲事实,互相苟合取悦他人.) 举世皆浊而我独清. ③由此可见,这是一个是非颠倒、黑白不分的腐朽社会.那么屈原面对这种黑暗的政治现实,他的心情如何? 明确: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忧愁郁闷) ④屈原连用两个表达苦闷的词,可见他内心忧闷之深.他为自己的遭遇悲愤万端,那么他会改变自己的初衷,与那些奸诈群臣同流合污吗?(没有) 他的态度如何?请用原文的话回答. 明确: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政治越是黑暗,屈原越是忠贞不屈,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宁愿突然死去也不愿做出世俗小人的丑态,只因他崇尚美德,虽九死未悔.正是这样,才更能够表现屈原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他的愁不是为自己而愁,而是为国家而愁,为民生而愁! ⑤但是他内心的忧伤与苦闷依然是难于排解.那么屈原是怎么样平衡自己的内心?同学们可以看接下去的四句话.在这四句话中屈原分别写了什么? 明确:鸷鸟,前世,方圜,异道.自己和群臣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正如鸷鸟和群鸟是不同的,方和圆不可能相合,何况道不同,就更不能相安.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⑥屈原虽然遭受了不公平,但是他能够暂时地“屈心而抑志”,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他强大的精神力量来自哪里? 明确: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表明屈原要以前圣为榜样,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这本来就是前世的圣人所推崇的,这是屈原强大的精神支柱,前世的明君贤臣,就是引导他追求进步政治理想的活生生的例子.屈原到死都念念不忘他的“美政”,即君明臣贤、选贤举能,死了也要和历史上的明君贤臣比肩而立. ⑦既然屈原有如此强大的精神支柱,为了追求理想,九死未悔,为什么最后还是选择了跳江呢? 明确:各抒己见,言之有理即可.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 ⑧由第一段分析《离骚》的艺术特色. 明确:(1)含蓄的比兴手法的运用. 灵修(君王),娥眉(美德),众女(造谣中伤自己的朝臣) 鸷(诗人自己),鸟(群臣) (2)对偶句式的运用.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上下句内部各自构成对偶;上下句之间也构成对偶.) 补充: 作者常以“香草”、“美物”来比喻自己、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叫做“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抒难抒之情. “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东汉 王逸 《诗三百》好的作品,都是写实感.实感自然是文学主要的生命,但文学还有第二个生命,曰想象力.从想象力中活跳出实感来,才算是极文学之能事.就这一点论,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只前无古人,截至今日止,仍是后无来者. ——梁启超《屈原研究》 2.课后延伸:由屈原之死所想到的 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文章,小组之间交流. 五﹑板书设计 内容来自网友回答


2018年高一上册语文有什么古诗词?

高一语文

高考倒计时 2025-02-202025年高考时间 6月7日,8日,9日
高一专业其他问题:
高中知识点
相近专业 计算机 材料 机械 仪器仪表 能源动力 电气 电子信息 自动化 化工与制药 地质 矿业 纺织 轻工 交通运输 海洋工程 航空航天 兵器 核工程 农业工程 林业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建筑 安全科学与工程 生物工程 公安技术 网络空间安全 土木 水利 测绘 植物生产 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 动物生产 动物医学 林学 水产 草学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口腔医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中医学 中西医结合 药学 中药学 法医学 医学技术 管理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 农业经济管理 公共管理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物流管理与工程 工业工程 电子商务 旅游管理 艺术学理论 音乐与舞蹈学 戏剧与影视学 美术学 设计学 哲学 经济学 财政学 金融学 经济与贸易 法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民族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公安学 教育学 体育学 中国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新闻传播学 历史学 数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理科学 大气科学 海洋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质学 生物科学 心理学 统计学 历年高考分数 高中知识点 高一 高考试题库 测试 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