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观点,在我国先哲“亚圣”孟子就表达过。
他在见齐襄王谈论如何实行“王道”时,提出“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用现代的话讲,就是按照农业时节,农业规律,安排生产,粮食肯定是够吃的;少用密网去捕鱼苗,水产是够吃的;开采山林按照树木生长的规律,木材是够用的。
总结而言就是要按照自然发展的规律办事,不要违背自然,在这样的基础上,国家的强盛是可以实现的。
孟子的观点在今天也是有借鉴意义的,如长江和海滨渔场每年都会有适当时间封渔,一些旅游景点为了保护生态,适时会封山。
这些措施都有利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
另外,从孟子游说齐襄王这件事上,我认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要树立这样的发展观,需要政府和领导者去重视和落实,国家决策机关应该虚心听取专家和学者的建议和意见,实现“兼听则明”,促进做出正确的决策。
目前,社会上普遍学习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不仅是要学习,更重要的要落实到方针政策中去,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真正达到“可持续发展”。
内容来自网友回答
高一语文问题尽吾志而不能至者的者什么意思?此余之所得也的此什么意思?... 高一语文问题尽吾志而不能至者的者什么意思? 此余之所得也的此什么意思?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