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外国语言文学阿拉伯语

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阿拉伯语专业

格物自测!为高考,从高一就准备自己的知识点储备!
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阿拉伯语专业
下面是北外的报考条件,只要你满足该校的招生要求,就可以报考。不过,在报考前楼主最好能全面评估一下自己是否具备了跨专业考研的优势,在慎重考虑之后再做决定。  报考条件  (一)熟悉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德、智、体全面发展,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国民教育序列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前须取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2、 已获国家承认学历的非应届毕业考生;

  (1)同等学力人员(属于下列身份类别,并满足要求:在国家一级中文核心学术期刊上已发表过两篇以上学术论文,或于2009年11月14日现场确认最后日期前获得并出具学术期刊编辑部的“论文发表通知”。复试时加试两门所报考专业大学本科主干课程);

  A 获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证书后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2010年9月1日),达到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考生;

  B 只获得本科毕业证书、未获得学士学位证书的考生。

  (2)自考本科、函授本科毕业考生:在报名前必须取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2009年11月10日至14日现场确认时须出示学历、学位证书原件)。

  (3)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考生,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必须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

  (三)身体健康,年龄在40周岁以下(1970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培、自筹经费硕士研究生可适当放宽年龄限制。

  (四)参加2010年推荐免试直升硕士研究生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可在9月下旬向北外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报送所在院系及大学教务处签字盖章的《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成绩单、外语证书、个人简历、获奖情况等材料,10月12日左右参加由北外组织的推免生考试(笔试、口试/面试)。  北京外国语大学 / 阿语系专业名称:050208 阿拉伯语语言文学研究方向年份招生

人数导师姓名考试科目招生类别学历层次备注(38)阿拉伯社会文化20107张宏,齐明敏,王保华1. 101政治

2. 241二外英语

3. 681基础阿拉伯语

4. 881阿拉伯语应用实践能力

普通统招硕士研究生北京外国语大学 / 阿语系专业名称:050208 阿拉伯语语言文学研究方向年份招生

人数导师姓名考试科目招生类别学历层次备注(37)阿拉伯文学20105薛庆国,齐明敏1. 101政治

2. 241二外英语

3. 681基础阿拉伯语

4. 881阿拉伯语应用实践能力

普通统招硕士研究生北京外国语大学 / 阿语系专业名称:050208 阿拉伯语语言文学研究方向年份招生

人数导师姓名考试科目招生类别学历层次备注(36)阿拉伯语语言与翻译20108蒋传瑛,张宏,薛庆国,叶良英1. 101政治

2. 241二外英语

3. 681基础阿拉伯语

4. 881阿拉伯语应用实践能力

普通统招硕士研究生含自费2名上面是北外该专业的考试科目。 跨专业考研的初衷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形:一、进入大学时成绩不理想,被调剂到非己初衷的专业,几年的本科学习下来,依然不甘心;二、当初年少无知,随便填的一个专业,以为自己会喜欢,却发现全然不是自己所想像的那样,至少不是最爱;三、几年下来(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已工作若干年),仔细思考,觉得自己若坚持本专业或现工作定然无前途无钱途,需要投身到人们公认的热门专业中去,才觉得踏实、前路光明;四、并非不喜欢本专业,而是求知欲强烈,真正希望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不管初衷究竟如何,想要跨专业的考研人绝对都是不失梦想,充满挑战意识的人们。

  然而,跨专业,并不是一个可以轻易做出的选择,它可能让你浪费很多的时间和金钱,而最后只能证明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也有可能让你振翅一飞,从此找到正确的方向,扶摇直上快意翱翔。所以,从一开始,这就必须是一个认真而严谨的决定。也惟有如此,无论最终是成是败,才能无怨无悔。

  一、慎重选择:不要轻易下决定

  不断地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是所有有求知欲的人们的美好愿望,然而,这同样会成为朝三暮四的借口。

  其实,很多考研人本来就存有逃避现实社会的压力,而选择继续呆在学校的心理;而在跨专业考研的人中,更有许多人根本就没有好好学过原来的专业,甚至从没认真考虑过是否自己适合它,只为了逃避,才选个看起来容易的专业去考。

  如果是这样,请先停下来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再说。因为一颗对待生活从不认真的心,是不会因为换了个专业就能有起色的。

  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也请三思。就因为一直认真,这次更要谨慎。

  首先,考研复习将是艰巨的历程。隔行如隔山——这句古谚将贯穿之后的整个求学过程。

  自己原来的专业,再不济也学了三四年,耳濡目染,基础知识一定比没学过的扎实,细节也许没钻研,但大的格局和概念、思维方式是存在于脑海中的,即使是每次考前一个月的突击,突击了四年,也不是没有用的。这就是本专业对于外专业的一大优势。反过来,即是跨专业者相对于本专业者的劣势。

  复习的时候,要花更多的时间在专业课上,使得基础课很容易就被搁置了,而任何一科的掉队,都会影响整个复习过程的心态和考试结果。

  其次,备考中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困难。

  不熟悉专业试题的答题惯例,会莫名其妙丢掉不该丢的分。而且,笔试通过了,复试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使跨专业者总是难以拥有“尽在掌握”的自信,而它确实也是难以“尽在掌握”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考上之后三年的研究生生活。

  不管是面对基本功扎实的同学们,还是面对有一定要求和标准的导师,还是面对也许让自己一时找不到坐标点的新求学生涯——如何给自己定位,如何重拾自信,如何建立对新专业的“新感情”,如何规划以后的职业和人生,这都是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心力去克服的问题。

  所以,是否要转变方向,换一个专业,需要尖锐严格地审视自身,而不是盲目跟风,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是否真正热爱将要为之付出心血的新专业?

  长远来看,这个新领域是否有自己的天赋和性格发挥的空间?

  是否可以肯定学习三年之后真能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不是剃头担子两头塌?

  最后也是最基本最当前的问题:基础课是否有自身优势?没有优势怎么拨得出更多的时间给专业课的复习?

  二、审时度势:了解自己,踏实去做

  经过了自我的拷问,还坚定地要跨专业考研的朋友——相信你一定是个头脑清醒、梦想坚定的人。

  在此,我们不得不再次强调跨专业考研的理由和标准:第一,热爱;第二,基于对自身才智和优势短处进行全面评估而做出的决定;第三,要自信,更要不怕苦不怕累。

  可以举个例子。一个在学校并非不认真对待自己学业的考研人,在经过四年的学习之后,发现仍然不喜欢自己所学的数学专业,而爱好文史哲。如果基础课英语政治还不错,那么他就具备了考虑跨专业考研的最低要求。那么,接下来怎么确定专业呢?首先,看爱好。对新闻传播、考古、文学皆有兴趣,怎么办?一个一个排除。对于新闻,多搜集资料,看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比如,敏锐的新闻感、强烈的争取和参与意识、健康的身体。直面自己的优缺点,如果有敏锐的新闻感,却没有强烈的争取和参与意识,甚至都无法面对需要长时间的工作强度,那么放弃。对于考古,作同样评估;另外,如果这时你的父母亲反对你的考古梦想,请把他们的忧虑考虑进去,一意孤行并不可取,要考虑到家庭的实际情况;并且,父母也是了解你的人,他们对你的性格、天分其实很了解。那么如果你认为父母意见的可接受性大过你对于考古的热忱,考古这一项,也被划去。最后剩下文学,如果经过一系列评估,觉得可行,那么它之下还有很多专业细分,是中国文学还是世界、比较文学,是古代文学还是现当代文学?要根据自己平时看书的偏好、积累的多少、考试试题能否应付等等内在和外在的因素来决定。这些将和下一部分联系起来谈。

  这只是一个例子,跨专业的方向转变五花八门,几页纸不可能描述详尽,我们只能通过这个例子,了解一下需要考虑和平衡的各方面因素。

  当然,请牢记,内心的热爱和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自信在选择中最为重要。有了这两点,相信你的选择会是对你而言最好的选择。这将是一个美丽的决定,决定之后,一定有云开见日的感觉。方向确定了,就朝着那儿毫不回头地走吧。

三、报考准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让我们直接进入主题。

  第一,细分专业和学校,确定报考目标。一定要看自己喜欢哪个城市,既然想借助这次的考研改变现状开始一段新的求学历程,一直想去哪个(或哪些)城市念书就不要将就。圈出大致范围,再找到那里学校的招生简章、专业招生表——网上查找或动用一切关系。特别要注意的是,你有意向的专业是否拒绝跨专业考生。在进行认真细致的对比之下确定两到三个你想去的名校和你喜欢的专业。这一步可以和前面确定城市同时进行,每个人情况不同,自行制定每一步适合自己的计划是必要的,而且能从中得到极大的充实感,总之,它让我们感到:一切都在自己的控制之下。

  然后,尽可能地多找一些这几个可选学校可选专业的历年试题,仔细研究,看看哪一类的试题自己更有把握。这一步至关重要,这一步不可省略也不可推后,它将直接影响到以后的考试发挥。经过这一步,学校和细分专业几乎都能定下来了。

  这一阶段什么时候进行呢?越早越好。我们不提倡把战线拉得太长,真正有效的复习从4月到次年1月足矣;然而跨专业不同,需要“酝酿”。可以不用过早开始真正的复习,但至少要比别人早两个月到半年开始寻找学校、涉猎与新专业相关的期刊、书籍、寻找对于新专业的亲近感和对于新学校新未来的向往感——这是真正复习开始的前站,用这段时间弥补跨专业的不足,在真正的战役打响时,我们将更加坚定更有信心。

  第二,专业课教材到位。前面把工作真正做到细致,4月份到5月份一定要定下最终要考的学校和专业。定下之后,就要相信自己的判断,不要犹疑,快去买专业课教材!按照学校列出的书目买全专业课教材,还要找出一两个能帮上忙师兄师姐、找同学、找亲戚,甚至找网友去打听没有列出的那些。

  这里有两个问题:买书和找师兄师姐——自己能买到的书,尽量自己去买,有学校可以邮购,有书店可以搜寻,再不行,去图书馆系统或网上找出这本书的出版社,找到出版社电话,打电话、汇款去邮购。不要一开始就事事麻烦别人,自己能解决的自己找渠道解决。后面有更重要的事去麻烦他们。实在不行了,去找师兄师姐,最重要的是问题要明确。随便说:“我要考你们学校某专业,请帮助我”是没用的。要明确说出你的具体问题,要考哪些书,重点看哪些泛读看哪些,打听到哪里能买到自己却没办法,请他们帮忙——听到这么明确的问题,人人都会乐意帮忙。6月底之前,主要的专业课教材一定要到位。

  第三,复习时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基础课不能偏废。前面说了,基础课要有一定把握,才可能跨专业考研,否则到关键时刻就会感到分身乏术。在主攻专业课时,基础课一天都不能停。可以用早晨、吃午饭前、吃晚饭前以及睡觉前的时间去复习英语:阅读、单词、听力,一个都不能少。如果每天坚持,就是这些边边角角的时间都足够英语的复习准备。政治也一样,最好报一个秋季班,几个月上下来,有老师领着复习,比自己摸索更有效率,大致的知识脉络也会清晰起来了。请相信自己,从初中就开始学的这门课,不会差到哪里去,但也要在心里培养对它的兴趣,一讨厌它、搁置一段日子,一切都晚了;反过来,每天花两个小时,只要坚持,就会既轻松又有成就感。

  跨专业考生往往把一腔热情放在专业课上,有意无意地就偏废了基础课,等发觉时间紧迫的时候,回头一看基础课落下一大截,这会大大影响后面冲刺和考试的信心。

  其次,专业课复习。11月份报名之前一定要把专业书踏踏实实至少细读一遍。这一遍不要欺骗自己,质量至上,一定要全部弄通弄懂。这样在后面的两个月才会更有底。

  笔记一定要做。当11月报名时间来临时,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们讨论起复习进度。那时候本专业考生和别的跨专业考生所做的准备和进度会让你大惊失色——有那么多人准备得那么好!本来就对不熟悉的专业容易产生的“心虚”这个时候会更加强烈,那么回过头总结一下自己的成果,只有实实在在密密麻麻的几本笔记会成为自己的强心剂,数数看,几本笔记,七八万字是少不了的。加上政治英语,你会为自己所做的上10万字的笔记而惊讶的。这是积聚信心、抬头挺胸的重要来源。

  四、全力复习:坚持到底,毫不畏惧

  首先,研究历年试题,自己划重点。历年试题非常非常重要,报名之前即11月初,一定要把学校相关专业的历年试题弄到手。这需要积极调动网络资源,自己能下载的下载,能买到的去买,最后一招:求助师兄师姐。这时提出的请求也一样要尽可能明确。有一个女生,考某大学某专业,通过同学的同学的姐姐,找到一位师姐,打电话给她:“我知道你们学校图书馆五楼的阅览室有历年试题的专柜,可以借出来复印。请帮忙复印某年到某年某专业的……”该师姐大惊:“我都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地方,你怎么知道的?”这个女生慢慢说来,怎么从网上找到该学校专栏讨论、怎么了解到的,师姐大开眼界,兴趣高涨,帮她把相关专业能找到的试题全都复印一通寄去。

  接下来就是更仔细地研究试题。只需要一个晚上时间,把历年试题全都摆在桌面,总结规律和重点难点,老师出题的习惯等等。借此可以划出下一步复习的重点(甚至是考试的重点),不再一律通读,而是有头脑的、有目标的复习。不要怕系内老师改朝换代,再改也有一脉相承的科研风格,掌握了大体,以不变应万变。

  划完重点,一股“运筹帷幄”的气势油然而生,趁着这股气势,投入到更深入的复习中去,一定事半功倍。

  其次,为考试做准备,掌握专业答题习惯。在剩下的两个月当中,一定要找点时间去学校的自己要考的专业宿舍混混,目的是了解专业答题有什么惯例、有什么特殊要求和需要注意的地方。随便哪个学校都行,自己方便找的、正规的大学就可以;当然,方便的话,最佳选择就是所考学校研一同专业学生宿舍,这样就不仅了解试题情况,还可以挖掘更多这两个月应该注意的问题。

  考试的时候,和复习中所强调的一样——一定要自信。要相信自己经过了周密的计划、万全的准备。拿到试卷的时候,要像热爱专业书籍一样热爱它们,冷静的头脑,热情的心灵,一定战无不胜。

  最后,就是复试了。关于导师是否要找,各有各的说法,能找到最好,没找过的也不用惴惴不安。相信自己最重要。

  其实接到复试通知书的时候,一般都没有更多时间去扩展知识面了,这些是最初就应该做的。这时候跨专业考生常常担心自己的基础不够,再次心虚。那么与其瞎抓一把,不如把以前看过的书拿出来再翻一遍,总有用得上的,做生不如做熟。对于某些领域的熟悉或精通,比泛泛而谈更能显出自己的特色。用真诚的微笑和哪怕是使劲鼓才能鼓起的信心和勇气,去直面导师。好歹经过这一年的学习,我们也算复合型人才了,怕什么!

  说到这里,整个过程看起来完了——其实没有!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是一个开始。

  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一个更自主、更专业的学习过程,跨专业学生一踏入这片天地,肯定会受到冲击。不熟悉的领域,老师觉得应该是常识自己却闻所未闻的知识,难以找到的新生活定位……这些都要有心理准备。建议在5月到8月这段天堂般的生活中也不要忘记看看与专业相关的书籍(并非专业课本),继续打基础,进入研究生生活根本没有时间给你去打基础。

  总之,对于勇敢的跨专业考研人,继续用韧性和信心,在开学前调养好身心,并不放弃不断学习的好习惯,为进入一个新的求学生涯做好准备,都是必要的。相信这样贯穿始终的准备,一定会迎来新的局面,实现挑战人生充实自己的梦想。对生活认真,生活也会认真地回报你。要相信,要坚持。

参考资料:当代中国出版社 内容来自网友回答


西北民族大学怎么样???尤其是阿拉伯语专业!!

阿语是西北民族大学的强项,一毕业都被抢光了。我有两位老乡就是学的这个专业。 大连民族学院的阿语专业我不清楚,但是我建议你来西北民族大学,为什么呢?因为阿语这个专业,你服务的对象,地区和兰州的地理,文化都是很相近的,都是穆斯林,干燥的气候,食辣(不过烧烤倒是很美味~~(*^__^*) 嘻嘻……)。 同时学这个专业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毕竟哪怕在兰州,气候干燥,紫外线强烈,军训

介绍西北民大以及它的阿拉伯语专业

介绍西北民大以及它的阿拉伯语专业

其实说实话,西北民大的名声确实不怎么好,基本上可以说是比较差的,好像在南方一些地方都是不承认的,不过作为这个学校的王牌专业,阿拉伯语还是不错的,从总体上来说肯定是比不上一本名校的,不过也非常强,应该可以排前十吧,至于就业情况的话,男生的就业都是很好的,好像从大三开始就陆续有公司到学校抢人了,到了大四基本不考研的话男生都会有工作的,女生的就业不好也是相对男生来说的,现在许多公司也会用女生的,而且女生

急需含有“阿拉伯语”专业的院校!

急需含有“阿拉伯语”专业的院校!

南京这方面的资源比较少,大学的外语系基本上都不包括这几种语言。南大历史系世界史方向有搞伊斯兰史相关内容的应该有人懂,但要专业教授这两种语言还是比较难找到的。不知道南京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有没有对外的授课计划,不过也不能确定是否有人教授阿拉伯语或者波斯语。北京和上海的外语小语种教育资源相对丰富,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教学点不止一个。教材和工具书数量不多,可以从网上书店订购(不过不一定有货),也可以托北京上

天津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专业。

天津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专业。

我不是天津外国语的,但我也是学阿拉伯语专业的,我就说点我的经验吧。 就业前景我们学校这个专业还没毕业的,但像北外和上外这些好的大学就业还是不错的吧。我们的老师是上外的,她的同学据说有的去考外交部,有的去考中央电视台(阿拉伯语频道),有的新华社去了。 这个专业一般男生比女生有优势一点,我们学校当时选专业咨询时那个老师就劝一些女生不要报考,因为阿拉伯国家有不同程度的性别

本科开设了阿拉伯语专业的院校有哪些?这专业各学校的排名有吗?北语的阿语师资怎样,可以排到第几?

本科开设了阿拉伯语专业的院校有哪些?这专业各学校的排名有吗?北语的阿语师资怎样,可以排到第几?

国内开设阿语专业的正规高校大概有:上外、北外、北大、二外、外经贸、北语、黑大、大外、天外、洛外、西安外国语、西北民院、川外、云大、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等等吧,其他还有一些新开或要开阿语专业的学校,比如山大、南京大学、宁夏大学等。 这个专业几年前曾经排过个第一名(第二名以下就没说)是上外,应该说,上外、北外的师资是这些学校里最好的,阿语界高手权威多出自此二校。再往下排应该是北大、二外

高考倒计时 2025-02-202025年高考时间 6月7日,8日,9日
阿拉伯语专业其他问题:
高中知识点
相近专业 英语 俄语 德语 法语 西班牙语 阿拉伯语 日语 波斯语 朝鲜语 菲律宾语 梵语巴利语 印度尼西亚语 印地语 柬埔寨语 老挝语 缅甸语 马来语 蒙古语 僧加罗语 泰语 乌尔都语 希伯莱语 越南语 豪萨语 斯瓦希里语 阿尔巴尼亚语 保加利亚语 波兰语 捷克语 斯洛伐克语 罗马尼亚语 葡萄牙语 瑞典语 塞尔维亚语 土耳其语 希腊语 匈牙利语 意大利语 泰米尔语 普什图语 世界语 孟加拉语 尼泊尔语 克罗地亚语 荷兰语 芬兰语 乌克兰语 挪威语 丹麦语 冰岛语 爱尔兰语 拉脱维亚语 立陶宛语 斯洛文尼亚语 爱沙尼亚语 马耳他语 哈萨克语 乌兹别克语 祖鲁语 拉丁语 翻译 商务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