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地质资源勘查工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创建于1952年建校之初,历经矿产地质及勘探系、可燃矿产地质及勘探系、能源地质系、能源学院等演变,由石油天然气地质及勘探、煤田地质及勘探二个专业发展而来。在能源学院的建设历程中,曾经涌现了一批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如提出“陆相生油”理论的中国石油地质专业主要创始人潘钟祥教授、我国第一个煤田地质专业的创建者杨起院士等。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能源学院积极开展高素质、有特色的人才培养,逐渐形成了重视地质理论基础、强化实际动手能力的人才培养特色,为中国能源工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品学兼优的科技人才和管理骨干,由能源学院培养的三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傅家谟、殷鸿福、张彭熹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能源学院目前由石油地质、石油工程、能源与环境三个教研室组成,有教职员工50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教授15人(博导13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4人,另有退休后返聘的教授(博导)6人和兼职教授4人。在人才队伍中,中青年教师是教学与科研的中坚力量,他们多数拥有博士学位并曾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荷兰等科学技术先进的国家留学或进修过,有获全国青年地质科技银锤奖2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1人,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2人,进入原地质矿产部跨世纪人才计划的1人。 在学科结构上,能源学院设有“矿产普查与勘探学”博士后流动站、“矿产普查与勘探”、“油气田开发工程”及“能源地质工程”三个二级学科的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点、“油气井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点,在“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招收工程硕士研究生,在“石油工程”和“资源勘查工程”二个专业招收本科生。其中,“矿产普查与勘探”和“油气田开发工程”分别为国家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学科,“资源勘探工程”为国家重点专业,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油气地质方向)被确定为我校工科教学基地。学院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100余名、硕士研究生70余名、工程硕士研究生100余名、本科生180余名,现有各类学生1208名,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接近1:1。 能源学院拥有较雄厚的科研实力,不断追踪世界学科发展动态,立足于学科发展前缘。围绕着含油气盆地地质及勘探开发,形成了多个特色明显、处于领先地位的研究领域,如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含油气盆地分析、油气成藏动力学、储层地质学、有机地球化学、天然气地质学、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油气井动态分析、油藏工程、油藏数值模拟等。在长期的科研活动中,能源学院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等集团公司及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开展了广泛的合作,研究领域涉及到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二连盆地、东海海域、南海海域以及国外等含油气盆地。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攀登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以及横向合作项目120多项,2004年科研经费增长至1500万元。许多项目获得了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的评价,先后有17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出版专著11部,发表论文440多篇,其中,进入SCI、EI及ISIP三大检索系的论文40多篇。 能源学院实验室建设快步发展,仪器设备性能优良,实验教学条件良好。下设能源基础室、有机地化室、沉积岩石学室、油气田开发室、油层物理室、数值模拟室和能源信息分析室。 能源学院依托国有大型石油企业和科研院所(胜利油田、辽河油田、中原油田、大庆油田、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通过多年的建设与完善,建成了多个具有多层次(本科、硕士、博士和工程硕士)、多功能(本科生产实习、研究生论文基地、工程硕士办学点和教师科研基地)特色的“产-学-研实习基地”。 另外,我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油气地质方向)已被确定为我校工科教学基地。 能源学院一直奉行以科研促教学的办学思想,提出了“科研成果进课堂,科研参与促成长,科研经费助教学,科研协作搭桥梁”的科研促教学办学模式。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高素质、有特色的人才培养,形成了重视地质理论基础、重视实际动手能力、重视创新意识的人才培养特色,着力打造具有地质大学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传统就业率多年来一直居全校之首。 新世纪的能源学院正以高昂的姿态、百倍的信心阔步前进。科研方向层序地层学 层序地层学虽属于现代地层学的范畴,但从学科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内容来看,已远远超过了地层学所涉及的范畴。层序地层学将年代地层学与现代沉积学、全球海平面升降结合起来, 通过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在时间地层单元内进行地层充填结构和展布样式的研究,在盆地油气勘探和开发领域,包括盆地沉积演化史分析、地层与储层预测、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及至油气藏描述等方面,均取得了成功。因而层序地层学不仅变革了传统地层学和沉积学的理论,而且已成为一门能够指导油气勘探的应用科学。在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强大生产力的推动下层序地层学作为地层学的新的分支学科正在不断发展、完善。 我院层序地层学研究方面实力雄厚,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在国内外多个盆地和地区的研究中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主要研究领域有:层序地层与隐蔽圈闭预测研究、陆相断陷湖盆层序地层研究、河流相层序地层研究、前陆盆地层序地层研究、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在油藏描述中的应用等。沉积学与油气储层沉积学是对沉积物的来源、沉积岩的描述和分类以及沉积物形成过程进行研究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广泛,包括沉积岩、沉积环境、沉积相、沉积过程及沉积矿产等多个方面。沉积相的研究贯穿于油气勘探开发的全过程,主要研究烃源岩、储集层和盖层的沉积条件及有利相带分布、以及地层、岩性圈闭形成条件的分析。油气储层研究是利用地质、地震、测并、试井等资料和各种储层测试手段,以沉积学原理为指导,研究和解释油气储集体所形成的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及其形成机制,分析与确定储层的地质信息及不同层次的非均质性特征.提高油气勘探与开发效果。该研究方向为我院的传统优势学科之一,研究实力雄厚,目前主要研究领域有:沉积相与油气、油气储层综合预测、储层成岩作用、油气储层表征与建模等。油气地球化学与油气成藏油气地球化学与油气成藏主要研究油气的成因、运移、聚集、演化和分布规律。油气地球化学主要研究油气的成因,包括有机质丰度、类型、油源对比等;油气成藏主要研究油气成藏条件、成藏作用、成藏过程及成藏动力学系统等。该研究方向为我院的传统优势学科之一,研究实力雄厚。目前主要研究领域有成藏动力学系统与含油气系统、油气运移、油气地球化学、油藏及开发地球化学、根缘气及天然气成藏序列等。含油气盆地分析盆地分析是地质学中多学科交叉的重要学科领域,它围绕着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沉积充填、后期改造及矿产资源分布规律等问题开展综合研究。含油气盆地分析注重研究盆地的形成、演化、改造过程以及它们与油气资源分布、油气成藏作用的关系,主要内容包括含油气盆地构造学分析、地层学与沉积学分析、沉降史和热史分析、石油地质学分析等。该研究方向为我院的传统优势学科之一,研究实力雄厚。石油构造分析石油构造分析是构造地质学与石油地质学相结合的产物,包括石油构造分析的理论基础、石油构造分析的实例以及与油气形成和分布有关的构造作用、构造样式及构造规律性等。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含油气盆地内的构造作用和构造样式,不仅要研究含油气区大地构造、区域构造和盆地构造分析,而且还要研究盆地内各次级构造单元(坳陷、隆起、凹陷、凸起、二级构造带(油气聚集带)、油气构造圈闭)的石油构造地质条件。该研究方向为我院的传统优势学科之一,研究实力雄厚。煤层气地质与开发工程 在煤层气生成、聚散及成藏的地质过程分析、煤层气生储过程演化与成藏配置关系、煤储层物性及其控制机理、煤储层气-水两相渗流机制、煤层气驱动运移机制、气-固-流耦合作用对煤层气产出的影响以及煤储层伤害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构建了煤层气吸附-解吸-扩散-渗流的地质模型。以煤层气富集性与可采性为切入点,探讨煤层气有利区块的判识标准,建立符合煤层气地质特点和产业发展要求的资源评价体系,通过煤层气地质调查圈定有利区带并作出准确地质评价。开展注气提高煤层甲烷采收率和在深部煤层中进行CO2埋存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能源利用与环境工程包括洁净能源研究、含能源盆地分析与计算机模拟、环境地球化学与环境保护、应用有机地球化学等。洁净能源研究:研究洁净能源的天然产出与人工洁净化方法,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含能源盆地分析与计算机模拟:结合地质学的方法和现代计算机的模拟技术分析盆地的形成、演化和煤油气的聚集规律。环境地球化学与环境保护:用环境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影响现代环境的各种地质因素和与之相关的人为因素及其对策。应用有机地球化学:用有机地球化学的理论和分析测试技术研究黑色页岩及其伴生矿产(包括部分贵金属矿产和煤油气)的形成、演化和富集规律。油气田开发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二次采油方法、提高采收率理论与方法、油气井动态分析、调剖堵水方法、压裂酸化优化设计、井网优化等研究方向。我校在油气藏开发工程方面取得了一些有特色的结果,承担973项目及省部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与国内大油气田有广泛合作。油气开采工程油气开采工程理论与技术是综合运用数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渗流力学、物理、化学、地质、热力学、电子、机械、生物等理论和技术,经济、快速、安全、有效地开采石油天然气的一个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的学科方向。近年来,水平技术、大位移井技术、化学提高采油率技术、生物采油技术、物理采油技术、稠油热采技术、煤层气开采技术、连续油管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得采油采气工程理论与技术成为理论研究活跃、应用前景广泛、经济效益巨大的一门科学。该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采油采气工艺、采油机械、修井、测井,增产措施等,是油气田开发的最重要环节。油气藏工程油气藏工程是油田科学开发的基础,是油田开发过程中至始至终都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油气井的产能评价、油气藏的开发井网设计、油气藏的动态分析与动态预测、合理井网调整与加密、剩余油分布预测等,油气藏工程理论研究与应用是我院的特色和强项之一,目前与全国各大油田都有业务联系。油气渗流理论与应用油气渗流力学是整个油气田开发工程的基础,它源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法国的水力学,兴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盛于二十世纪中叶,目前发展有所减缓。矿场工程师们利用渗流力学理论和方法,探索油气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油、气、水等地下流体流动所遵循的规律,制定正确的油气田开发方案和开发调整方案、评价油气储层、分析区块开发动态、有效地控制和调整开发过程。现代油气田开发越来越注重科学地认识和改造油气藏,尊重客观规律,以最低成本获得最多的油气,渗流力学是认识油气藏、高效开发油气藏以及改造油气藏的科学基础和重要工具。我院教师在非线性渗流、煤层气渗流、水平井渗流、垂直裂缝井渗流和气体渗流以及相应的工程应用方法研究亦取得了一些有特色的结果。目前的研究方向有:(1)多相流体渗流研究以岩心流动实验为基础,油藏地质建模和油藏数值模拟相结合,进一步探索多相流体渗流规律,精细描述开发中后期油层渗流场特征;(2)压力敏感介质渗流研究以高温高压油气田开发为背景,通过室内实验研究开发过程中由于压力变化而导致的储层敏感效应,研究孔隙度、渗透率等储层物性参数变化规律,通过数学建模研究储层压力敏感效应对可采储量的影响;(3)低渗透介质渗流研究通过室内实验研究油气在低渗透介质中的渗流规律,并结合油气井压裂、酸化、打水平井等增产措施,研究垂直裂缝井、水平井多维渗流问题,形成垂直裂缝井、水平井不稳定压力分析系列方法;(4)煤层气渗流研究根据煤层气开采特点,研究多重介质中有吸附和解吸发生的煤层气不稳定渗流问题,给出煤层气开采动态分析和预测方法;(5)非牛顿流体渗流研究研究聚合物、完井液、堵水剂等非牛顿流体在地层中的渗流行为,分析储层损害、堵水效果等。储层建模与数值模拟 我校在此领域内有着突出的优势,在与国内主要油田的合作研究中,形成了以岩心、测井和地震多资料相结合的、以储层精细划分与对比为基础的、以建立油藏地质模型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与技术体系,并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以岩心、测井、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与技术,建立精细等时地层对比格架及油气田开发的地质模型。在精细、等时的地层单元内开展储层,隔层预测与评价研究,能大大提高地层预测的准确性,为油田开发中注、采井布署提供科学依据,为流体流动最佳数值模拟提供岩石物理模型。 油藏模拟是油藏管理内容的一部分,其目的是针对某一油藏,以最小的资本投入和操作费用获得最大的油气采收率。油田管理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确定从油藏现状出发,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采收率所需要的最佳技术。而油藏模拟是获得这一目标最高级的方法。现代油藏经营管理 油藏经营管理是油藏区块作为对象,根据开发的各个不同阶段,以油藏管理部门为核心,组织物探、地质、油藏工程、采油工艺、地面建设、经济分析等人员成立项目小组,确定分工与合作,共同协调管理。是以确定的目标情况下,各部分协同完成目标,达到获取最大经济效益,达到科学开发油气田的目的,现代油藏经营管理在我国的研究才起步,目前还不能完成照搬国外的模式,需要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现代油藏经理模式的研究。师资队伍能源学院现有中科院院士1名 杨 起能源学院在职教授(排名不分先后顺序)樊太亮(博导)、邓宏文(博导)、李治平(博导)、侯读杰(博导)、汤达祯(博导)、李宝芳(博导)、林畅松(博导)、陈开远(博导)、姜在兴(博导)、于兴河(博导)、刘大锰(博导)、黄海平(教授)、黄文辉(教授)、肖建新(教授)、唐书恒(教授)、张金川(教授)、何登发(教授)、郭少斌(教授)、王晓冬(教授)能源学院现有副教授(排名不分先后顺序)陈昭年、陈 程、王红亮、毛小平、刘景彦、陈永进、丁文龙、刘鹏程、王宏语、李胜利地大能源学院网站:上面有任何一个导师的联系方式。
内容来自网友回答
在地质单位资源勘查工程与地质工程工作有什么不同?
地质单位资源勘查工程是找矿的,前提调查工作比较多,周期比较长,而且不一定有成果,复杂一些, 地质工程主要做一些工民建、市政、铁路、公路、水电站等工程项目的地质调查及勘察,周期相对来说比较短 二者的流程基本差不多,都要绘图、出报告,就是内容的侧重点不同。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与西南石油大学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有什么不同吗
西南石油大学是二本,有的专业是一本!胜利学院是三本!这两个都不是一个档次的学校!而且三本学费几乎是一二本院校的两倍~~对于本科学的相同专业肯定表面上都是一样的啦,没什么不同,但是从师资力量、教学管理和校风学风等综合来说西南石油大学肯定好啊!而且想进油田的话,二本容易,三本很难!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学长们请进。我是西南石油大学09级学生,专业是资源勘查工程(简称勘探)。
没必要跨专业!矿产普查类的发展前景更好,有一句话说,勘探是油田的主人!现在油田上好多当官的当初都是学勘探的!而且跨专业明显会让考研的难度增大,专业课没有任何优势!也许你高考时第一选择是石油工程但分数没够,但能学资源勘查是一种幸运!
桂林理工大学的资源勘查工程
一般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刚毕业去地质勘察院比较多,多为事业单位福利好,就业超好很高,还没毕业差不多男生差不多都被单位抢完了,女生就业可能有点困难。。前几年出差相对多一些,至于以后干得怎么样全靠你自己了。。
资源勘查工程与勘查技术与工程哪个更好?哪个比较适合女生? 还有地质类的专业比较适合女生的专业有哪些?
你决定来地大了?这两个看字面意思就不一样啦。资勘是资源学院的,侧重对资源的勘查;而勘查是我们学院的,更侧重资源开采工程技术等方面。据说资勘女生比勘察多。勘察每届两个班,女生也就两三个。个人推荐你去资勘,一来资源学院学风好,二来资勘是资源最强专业,而勘查却不是我们学院最好的(不过也不错,只是相对。)估计资勘比勘察要分高,你可以在填专业时先资勘,再勘查。纯属个人意见,纯凭地大一年的经验,可能不准,以官
资源勘查工程都说就业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就是苦,这具体在什么方面苦啊?
既然已经知道就业有优势,那就来谈谈专业性质方面的吧关于“苦”,作为艰苦专业,单是这名号应该就得有个底苦在什么方面?主要是工作环境所造就的,李四光算是我们的“祖师爷”吧,想想他当初是干什么的你应该有点印象了,工作对象是固体地球及矿产(一般而言)爬山、涉水、徒步野外等,咋一看和驴友有点像对吧当然前面这位朋友说的寂寞之苦
地质工程与资源勘查工程的区别
地 质 工 程 geological engineering 一、概述 地质工程领域是以自然科学和地球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地质调查、矿产资源的普查与勘探、重大工程的地质结构与地质背景涉及的工程问题为主要对象,以地质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技术、数学地质方法、遥感技术、测试技术、计算机
资源勘查工程和勘查技术与工程两个专业就业后哪个室外工作时间长
你好这两个专业差不多,这个就业后到室内室外没有一定标准,得看单位和你的机遇了,要是你不上研究生,本科这两个专业出去一般都会去野外一段时间,至于以后能不能到室内坐办公室,得看你的表现和你的能力;要是读研究生了,一般都能在室内,但是也不是绝对的!总而言之,一是能力,二是机遇!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就业情况怎么样
勘探专业,四年制,理工专业,就业率高人才培养量与人才需求量的比约为1:10供不应求。相比其他专业例如软件技术.收录专业等办公室专业工作环境较恶劣,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勘探工作的环境已经得到了很大提高,适合男生学习所以学这个专业的帅哥特别多,如果你是一个野性得女孩不怕吃苦学选这类专业也不错。刚上岗月薪不低于2500而且可以和就业企业商议这是最大的好处,工作约10年后好的年薪能过百万(相关资料显示).算是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工程专业、资源勘查工程油气方向与资源勘查工程固体方向就就业来说哪个更好?
恩……我是资源勘查油气方向的。原来是固体方向的。所以可以给你说说这两个专业。纯属个人见解,仅供参考。首先,这是我校资源学院的NO.1专业,因此就业来说还不错。但是这几年油气的比较饱和,因此本科生出来可以找到工作,前提是你不要期望刚去就能有什么高工资好待遇什么的。所以多数学油气的同学选择读研,那样出来后可能能去研究院什么的(如果你家是油田上的就不用担心了)。再说说固体,固体这两年比较好
水文与水资源专业与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哪个更好就业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很好的!我是在太原理工学这个专业的。由于学的比较全面,以后就好就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主要面向两个方面:地表水和地下水。一般在南方的学校多是地表水,北方多是面向地下水。就比如我们学校,主要是面向地下水。这个肯定是北方和南方的特点决定的,北方地下水比较多,南方的是地下水。所以如果你是南方的,而且以后要回南方,那肯定是主要学地表水的(河海大学,武汉大学等),但是也要懂得一下地下水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