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电子信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一、 学院简介: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是由原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和光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合并成立的学院,现拥有4个本科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微电子科学与工程),8个硕士点(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半导体芯片系统设计与工艺、材料物理与化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子信息材料与元器件、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光电信息工程),7个博士点(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半导体芯片系统设计与工艺、电子信息材料与元器件、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光电信息工程)以及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已形成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现有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光学工程”和二级学科“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并依托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实验、电子信息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敏感陶瓷工程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微电子学院、华中大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等科研和教学平台建设,构建了多方协同育人模式。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86 人,教授39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59人,依托光学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师资,其中院士(兼)3人、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6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湖北省“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2人、湖北省楚天学者8人。学院在校学生4165人,其中本科生2918人,硕士生889人,博士生358人。二、 专业介绍:(1)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英语应用能力强,系统掌握光电子学、光信息学,以及电子学与通信、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技能,能在相关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的高级人才。主要课程: 微积分、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物理光学、应用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纤光学、光电探测与信号处理、C语言程计序设计、信号与线性系统。(2)电子科学与技术:以材料为基础,以电子器件的设计与制造为核心,以系统应用为方向。培养在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存贮以及显示等领域的一个或两个方向具有特色,能在相关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的高级人才。主要课程: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电磁场与电磁波、量子力学、电子材料物理、CMOS模拟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基础、传感器原理与设计基础、光电子器件导论、电子功能材料与器件、微电子器件与IC设计。(3)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以半导体器件为基础,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及半导体工艺开发为核心,以计算机体系结构、嵌入式系统集成及应用为方向,能在集成电路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的高级人才。主要课程: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电磁场与电磁波、量子力学、电子材料物理、CMOS模拟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基础、传感器原理与设计基础、光电子器件导论、电子功能材料与器件、微电子器件与IC设计。(4)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该专业是物理学、电子学、材料科学、集成电路设计制造等多个学科和超净、超纯、超精细加工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坚持理工结合,重视基础理论,强调实践技能,培养微纳电子材料-器件-电路-版图-工艺-系统的综合设计与研究能力,能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的高级人才。主要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半导体材料、微纳器件分析技术、微电子器件建模、微电子器件与IC设计、微电子工艺学、CMOS模拟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基础、微电子封装与测试。三、 科研研究学院拥有强大的科研平台,除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外,还拥有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的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基地,以及教育部敏感陶瓷工程研究中心、电子信息功能材料教育部国防重点实验室、生物医学光子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光电测试服务中心、武汉市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五大省部级科研平台。 强有力的科研基础为学院人才培养提供了支撑,学院在科研方面成绩显著,科研项目主要来源于国“973”计划、“863”高技术,国家科技攻关,国防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部委下达的研究与开发项目,以及与企业界、大学、研究院所之间的合作项目,不少科技成果已得到推广应用,为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我院学科布局日趋合理和优化。以我院为责任主体建设的光学工程学科已并列全国第一,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居11名。部分优势方向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力,在瞄准国家需求,承担重大项目方面有较强实力。学院科研项目主要来源于国“973”计划、“863”高技术,国家科技攻关,国防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部委下达的研究与开发项目,以及与企业界、大学、研究院所之间的合作项目,不少科技成果已得到推广应用,为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4年6月,校学科建设办和图书馆统计数据显示,得益于与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协同共建,光电信息学院在我校ESI学科排名中有较为突出的贡献率:在ESI国际学术论文方面,光电学院贡献了全校物理学的32.17%(全校第2);材料科学的23.56%(全校第2);化学的6.48%(全校第6);工程学的10.45%(全校第8);多学科的12.04%(全校第10);并对计算机科学、数学等8个领域有支撑贡献。2015年3月,我校在ESI统计的218篇高影响论文中,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发表高影响论文数量最多,为38篇(全校218篇);热点文章最多的是光电信息学院,5篇(全校15篇)期刊影响因子大于20的论文篇数最多的单位是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5篇(全校共12篇)。四、 人才培养为了适应21世纪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学院在本科生的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理工结合,强调宽口径培养,始终坚持将本科教学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教学和科研的互动,不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学院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通过实际科研项目的驱动,将课外科技活动、科技竞赛、专业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注重本科生的长线培养。学院拥有一流的教育教学资源,2003年,成为教育部和科技部两部委联合授予的第一批9个“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之一,2007年获批教育部“面向群体创新人才互动式培养实验区,2011年,教育部在高校内部选择15所学院,设立“教育教学改革特别试验区”,学院成为15所试点学院之一。学院还积极探索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负责承担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两个优秀本科生实验班的培养和管理,包括“王大珩”光电实验班和光电信息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验班。实验班面向全校本科生选拔基础好、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强的优秀人才,设计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个性化培养,其中“王大珩”光电实验班重点培养光电领域优秀科学研究型人才,光电卓越工程师计划创新实验班培养光电领域的优秀工程实践人才。学院倡导教授、副教授面向本科生授课,高年级本科生进入研究所、实验室参加各种实际项目的研究工作,已成为学院的传统并形成规范化的制度。学生通过参与实际项目的研究,接触到当前的科技前沿,在研究活动中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大大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办学,与法国巴黎南11大学和巴黎高等电子学校联合开办“光电信息工程”(中法班),采取3+3培养模式,直接选拔优秀本科生赴法留学,攻读硕士学位和工程师学位(Engineer Diploma)。与英国伯明翰大学联合开办中英班,交流模式为“3+1”(即在我院读3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读1年)、“2+2”(即在我院读2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读2年),中英双方均互认学分,成绩合格者获两校毕业文凭。学院借鉴国际一流大学的办学经验,坚持优秀教师国际公开遴选,以高水平科研带动高质量教学。学院贯彻“基于课程、面向群体、强化数理、突出实践、项目驱动、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着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应用科学家和卓越工程师。2014年11月20日,教育部本科教育审核评估专家组组长黄达人教授评价说:“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开展的试点学院改革,目标是落实的,改革的力度是大的,改革的效果是明显的,很多做法非常实在,可复制、可推广。”五、 学生科创活动学院在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组织领导能力、交际协调能力、创新能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讲座等为学生提供发展和提高的平台。学院建立了CCMS、ICBASE两个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并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平台,培养有专业特色的、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创作的、有创新素质和人文素养的新世纪人才。 学院成立了面向本科生的科技创新基金,实施本科生创新训练项目,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师资指导、实验平台和经费支持。此外,学院还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大赛,举办“本科生学术论坛”、“航空飞豹杯电子智能大赛”、“INTERSIL杯传感器设计大赛”等品牌学术科技活动,在全院营造了良好的学术和科创氛围。近三年来,本科生自主创新实践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荣获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5项,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微软创新杯”、“挑战杯”、“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等一系列大赛中,先后荣获省级及以上奖励110多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23项。黎冰等同学获2006年全国挑战杯特等奖,彭浩等同学获得2009年微软“创新杯”嵌入式开发项目全球亚军,尹煜等同学获2010年第二届光电设计大赛“小车组”一等奖。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本科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累计达到50多篇,本科生群体科技创新活动呈现出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局面。六、 本科毕业去向学院毕业生以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和后劲足而著称。无论出国留学和考研深造,还是进入研究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学院学生都受到普遍欢迎,声誉良好,已成为新生报考首选热门院系之一。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学院一次性就业率位居学校前列。2012年,学院共有本科毕业生586人,保送和考取研究生275人,占毕业生总数的47%,一部分优秀的学生保送或考取北大、清华、复旦、浙大;出国留学学生13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2.4%,如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马里兰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乐观,前景广阔,就业单位主要是研究所、政府机关、国有重点单位、三资企业等。如中航、中电集团下属研究院(所)、IBM、Intel、GE、TI、朗讯、威盛、腾讯、华为、中兴、长飞光纤、武汉邮科院等.
内容来自网友回答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国防生毕业后一般会从事什么工作?
去部队是肯定的,主要看你的学校是为什么军种培养国防生,其实以后分配并不看重你的专业…我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不知道以后好就业不?工资待遇怎么样?(不要去网上搜索,我要真实的)电子科大的就业很好的,没毕业就有单位来抢了。一般都是工程师(其实你也可以说是蓝领工人),待遇的话就看你在哪里上班了,往年去南方的多,厂多啊。
我想请问大学里面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光电信息这些跟电脑有关的有什么区别和共同点?因为我对电脑
电子信息工程和光电信息都是几乎纯硬件的专业,就是电路之类的,计算机科学基本上编程为主,包括互联网、软件、数据库等编程,也教一点硬件知识。目前材料专业比较热门,但是你说的有问题,材料专业基本就是学化学,只是研究方向比较明确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这个系怎么样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教育部在2012年9月下发文件将原属于电子信息科学类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科学专业与原属于电气信息类的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光电信息工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五个专业统一修订后而成的。该专业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意识、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强,可从事光学工程、光通信、图像与信息处理等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以及相关领域的产品设计与制造、科技开发与应用、运行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信息工程、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哪一个比较好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该专业毕业生具有宽领域工程技术适应性,就业面很广,就业率高,毕业生实践能力强,工作上手快,可以在电子信息类的相关企业中,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经营与技术管理和开发工作。主要面向电子产品与设备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各种电子产品与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应用及维修技术工作,还可以到一些企事业单位一些机电设备、通信设备及计算机控制等设备的安全运行及维护管理工作。
我是大二将升大三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想考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不知该怎么准备
我是此校此专业的大四学生,可以提供一些信息给你。一:华科光电学院研究生分好几个方向,其中光通信与光网络是最热门的,录取分数也最高,但相当一部分是保研过去的,考上的非常少。激光方向相对容易考一些。二:会有学校歧视,就是说本校本专业学生只要过初试基本问题不大,外校的话就另当别论了。三:既然决定考,那就得想办法把分数考的尽可能高,高到前几位的样子也可以。就英语
华中科技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科学习哪几门课程?都用什么教材?求指教
每学期都有近10门左右课程的。大一都是基础课,数学英语政治体育等等。你是想问光电的专业课么?电子技术基础,应用光学,物理光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激光原理,光电探测,光纤光学,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自动控制原理都是必修的,大三下开始根据不同方向选修专业课。
我是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大一学生,我要不要转专业啊
楼上回答的比较客套和笼统。我简洁回复一下:1、目前来看确实不好找工作。研究生也不好找。不知道你毕业那一年会如何。2、换不换专业的问题:如果能换到 通信、电子、计算机一类的,我认为还是可以考虑。3、如果你的学校是211或者985 通信、电子、计算机一类技术性的专业还是可以找到不错的工作 如果不是的话,如果你不是出类拔萃,最好还是考
江苏大学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好吗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属机械学院,江苏大学的机械学院是非常牛逼的,在全江苏省也是上数的,所以还是可以的,望采纳谢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色弱能报不?可以!上大学的时候我们班就有色弱,这个专业在我们学校叫光科,没问题的。安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这个专业吃香吗呵呵,这是个周期性很强的行业。2000年之前曾经非常
国防科技大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怎么样
首先国防科技大学是一所实力超强的大学,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应属国内一流,只是由于军校的原因,排名不便公布的过高罢了,国内前三应该没问题。另外,待遇地位都很好。如果仔细了解该专业,会看到“立足国防,军民两用”这样的话,国防科大该方面的实力与地位不言而喻。有句话叫“20世纪是电的时代,21世纪是光的时代”。光电交融,理应有更高的地位和价值。无论在哪里,国防
请问东南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 和 中山大学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哪个好!!!!就业前景怎么样
我是江苏人,在中山大学上数学系。当年我的分数也算是面临这两个学校的选择。中山大学毕业后薪资水平在6000以上,很少到10000,这个是正常情况。东南大学情况不太了解。如果是中山大学毕业的话,在广东这一片工作完全不成问题。因为中山大学是华南第一。但是东南如果在长三角的话还要面对很多上海、浙江、江苏的名校竞争,可谓惨烈吧。至于出国深造,我觉得还是中山大学好吧,首先综合类学校国际认可度会高,外界交流也多
微电子、电子信息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哪个是新兴专业?
没有一个是新兴学科 你非要依照时间分的话 那新的就是光电 因为光电是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分出去的 其实在本科中 微电子跟电子信息科学是一个 本科不细分 也就是只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研究生才会细分为微电子专业方向 光电现在独立成为一门专业 主要就是光电信息传输、处理、转换方面的知识 而电子信息的话 就是电子信号信息的传输、处理、转换方面知识。简单说就是一个是电子电路 另一个就多了一个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