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新闻传播学传播学

新闻传播学类主要学什么

格物自测!为高考,从高一就准备自己的知识点储备!
新闻传播学类主要学什么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简言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传播学又称传学、传意学等。

传播学是本世纪30年代以来跨学科研究的产物。传播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处在多种学科的边缘。由于传播是人的一种基本社会功能,所以凡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语言学、语义学、神经病学、等等,都与传播学相关。它运用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新闻学、人类学等许多学科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来研究传播的本质和概念;传播过程中各基本要素的相互联系与制约;信息的产生与获得、加工与传递、效能与反馈,信息与对象的交互作用;各种符号系统的形成及其在传播中的功能;各种传播媒介的功能与地位;传播制度、结构与社会各领域各系统的关系等。

此外,传播学还要借鉴自然科学中的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所以,人们称它为边缘科学,意思是处在多种学科的十字路口。各种社会学科的理论又往往成为传播学理论的一部分。①但是,传播又有它自身的理论,是其他社会科学所不能代替的。

传播学研究的重点和立足点是:人与人之间如何借传播的作用而建立一定的关系。

它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而其中又以大众传播为主。②

研究传学其实就是研究人:研究人与人,人与其它的团体、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人怎样受影响,增养互相受影响;研究人怎样报告消息,怎样接受新闻与智据,怎样受教于人,怎样消遣与娱人。首先了解人于人怎样建立关系。③ 传播学起源:

传播学诞生于美国,美国的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探索传播理论,并提出了种类繁多的传播模式,诸如以文字、图形和数学公式等表述的各种模式。传播学家运用不同的模式来解释信息传播的机制、传播的本质,提示传播过程与传播效果,预测未来传播的形势和结构等。一般认为,传播学的奠基人有五位:④

1、 Harold Dwight Lasswell, 拉斯韦尔(1902-1980) 是美国现代政治科学的创始人之一。提出了著名的传播学5w模式

2、 Kurt Lewin,卢音(1890-1947)德国犹太人。提出了信息传播中的“把关人”的概念。

3、 Carl Hovland,霍夫兰(1921-1961)耶鲁大学的实验心理学教授。把心理学实验方法引入了传播学领域,并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和复杂性。

4、 Paul F.Lazarsfeld,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奥地利籍犹太人。罗杰斯指出,拉扎斯菲尔德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多的把传播学引向了经验性研究的方向。⑤

5、 Wilbur Schramm,施拉姆(1907-1988)美国人,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传播学研究所,,主编了第一批德传播学教材。开辟了如:电视对少年儿童的影响等几个新的研究领域。他被认为是集大成者。

之所以起源于美国,是因为20世纪上半页,欧亚大陆连续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祸害,而美国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众多科学家的避风港。而且,美国本身由于本土未遭破坏,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一直持领先地位。比如:1920年匹兹堡无线电视台的开业,1926年,全美广播公司NBC的成立等等。⑥

从社会状况来说,美国的政治与社会生活中有着高度重视大众传媒的传统,在政治机制中大众媒介是与立法机构、政府机构互相制衡的力量之一,报纸曾被称为第二国会。

从学术传统来看,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盛行,学术研究特别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大量的实用信息为人们所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会的运行。但是也有大批的商业推销政治宣传欺骗、色情、暴力等文化垃圾。这些问题或是潜在问题就成了美国学术界必须面对、必须研究的课题。

以上条件,都决定了传播学起源于美国。

传播学在美国问世后,很快传到西欧和日本。英国的传播学研究从60年代开始蓬勃兴起,在方法论上可分为四大学派:以麦奎尔为首的社会学派;以霍洛伦为代表的社会心理学牌;以奇斯曼和加纳姆为代表的政治经济学牌;以利兹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为代表的职能学派。日本的传播学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有两大特点:一是沿袭外国主要是美国的理论体系,并着重发展了强调受众有权直接参加传播过程的社会参与论;二是实践优先于理论。苏联自60年代起,开始重视研究传播学理论。苏联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分别提出了各自的 传播模式,较著名的有菲尔索夫传播模式和阿列克谢耶夫传播模式。⑦

应当看到,西方传播学者在研究中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比如,他们不适当地把传播放到人类第一等重要的地位去认识,从而排斥了人类的生产能力这一主要标志;他们把传播行为的发生和发展分别归之于人的本能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把他们和社会生产方式联系起来予以考察;在研究传播事业的社会控制时,又往往不能彻底揭示社会内部的深刻矛盾等等。

  内容来自网友回答


传播学诞生于美国的条件

传播学起源:传播学诞生于美国,美国的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探索传播理论,并提出了种类繁多的传播模式,诸如以文字、图形和数学公式等表述的各种模式。传播学家运用不同的模式来解释信息传播的机制、传播的本质,提示传播过程与传播效果,预测未来传播的形势和结构等。一般认为,传播学的奠基人有五位:④1、 Harold Dwight Lasswell, 拉斯韦尔(1902-1980) 是美

传播学和广告学的区别性和共同性在哪里?谢谢!!

传播学和广告学的区别性和共同性在哪里?谢谢!!

共性:01、都属于传播范畴,属于对信息的传播,研究领域都有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众,反馈(广告效果调查);02、都属于边缘性学科,他们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文学、艺术、营销学、心理学等等。03. 研究广告更多的是利用传播学的思维与方法去指导,同时又用营销的理论去践行。区别:传播学的范围比广告学的范围大。01.传播学包括广告传播研究,传播学研究人内传播(如人体神经自我调节)、人际传播(人与人之间的传

人大、中传、清华这三所学校,传播学考研哪个难度大一些?

人大、中传、清华这三所学校,传播学考研哪个难度大一些?

2013年最新排名已经出来了 这消除了各大院校新闻传播排名的争议 中传和人大并列第一 中传的综合性、专业性和权威性根本不用质疑 他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至于清华不太了解 虽然也有很多名师 但一个学校的氛围更为重要 新闻传播学 实践性总是排第一位的 再多的论著 再多的学说 再多的派别 都需要建立在现实主义中的传媒生态之上 实践中建构理论 这点中传做到了极致

2012在云南招理科生的有新闻传播学的学校有哪些 考分565 报大连理工的新闻传播学有没有把握?

2012在云南招理科生的有新闻传播学的学校有哪些 考分565 报大连理工的新闻传播学有没有把握?

传播学的院校有很多,具体到云南招生的应该不难查询,传播学院校的大致情况如下:等级1: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华东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等级2:南京大学、郑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云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印刷学院、深圳大学、辽宁大学、湖南大学、兰州大学

新闻学和新闻传播学有什么区别

新闻学和新闻传播学有什么区别

说呢般情况下没有区别具体追究起来还区别简单区别点于新闻主要注重实践传播学注重理论 再解释具体些大概区别下:第:新闻学主要围绕新闻方面开展内容新闻传播学借用传播学指来分析新闻换句来说新闻学本学新闻传播学杂学第二:新闻学把新闻采访新闻写作等等新闻各方面提升出来学问而新闻传播学更把新闻学部分用传播学来解释和指导者更具有抽象性前者还有点

传播学考研和编辑出版学考研哪个更容易?有推荐院校么?

传播学考研和编辑出版学考研哪个更容易?有推荐院校么?

传播学和新闻学是新闻传播学体系下的二级学科,国内设有这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的学校很多。新闻学偏重“术”而传播学偏重“学”。也就是说新闻比较注重实践能力和技能的培养,但到了研究生阶段估计还是理论研究偏多。传播学就主要是理论研究了,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等多个学科。我是读的传播学,研究生阶段学习的一些内容牵涉到意识形态、文化研究、包括女权主义、民粹主义等比较晦涩的理论。在就业方面新

新闻传播学考研,南京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同济大学.辽宁大学,山东大学这几所大学的优缺点是什么?

新闻传播学考研,南京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同济大学.辽宁大学,山东大学这几所大学的优缺点是什么?

可以看得出来你不太了解新闻专业的学校啊,你提得学校里面,南京大学新闻是比其他好些的,至于其他学校真得是在新闻学领域不怎么样的。据我所知,南大的新闻学考研是要考文史知识的,这部分主要靠平时积累吧,也有很多学校考研不考文史知识的。我所知道的新闻领域有建树的大学:复旦,人大,中传,暨大,华中科大,武大,厦大,这些里面有很多都不用考文史知识的,你可以

南昌大学新闻传播学

南昌大学新闻传播学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系简介-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系简介我系以紧贴时代的发展步伐、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为办学宗旨。一方面做到拓宽口径,加强基础理论教育,完善专业知识结构;另一方面,根据本系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尤其注重对学生业务技能的培养。我系与省内外新闻传播界、广告经营界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学生定期赴新闻媒体、广告经营单位学习,因而他们的适应性很强,很受用

高考倒计时 2025-02-202025年高考时间 6月7日,8日,9日
传播学专业其他问题:
高中知识点
相近专业 新闻学 广播电视学 广告学 传播学 编辑出版学 网络与新媒体 数字出版